往期回顾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79ad3dcd47a3e51b4dda0d591043fb22

边地的现代性思考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1年03月05日 第8版 )

【文学评论】

边地的现代性思考

■ 杨光祖

雷达先生曾撰文《边地勤奋的思想者》,他说:“人们很难想到,青年批评家牛学智是宁夏石嘴山的一位中学语文教员,平时教务繁忙。在石嘴山这样相对封闭的地方,要成就一个作家,不是没有可能;要成就一个面对全国文学界频频发言的批评家,放在十多年前,若不是呓语,也是一个童话。”我当时读了此文,还曾问过雷达老师,这篇文章是否有点地域歧视?他惊奇地说:“没有。”可能我同为边地批评家,有点过敏了吧。

但雷达先生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在边地从事文学批评,真的很难。好在全球化了,有了无处非中心的互联网,才给我们这些边地的批评家一个平台和极好的机遇。否则,在西部从事全国性的文学批评,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不过,身居北京还是西部,视野还是不一样。杨显惠先生曾告诫我,身在兰州,没有关系,但你每年必须出去一趟。我记住了他严肃的提醒。

学智当年在石嘴山的时候,大概是寂寞的缘故,经常给我打电话,有时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我想,这可是长途呀,要费多少钱呢?他似乎不以为意,而且一边慢条斯理地谈着,一边还在那头有滋有味地喝着茶,听得出那茶好香。但那时的学智产量多高,文章几乎发遍全国名刊。后来,他被自治区领导特批调往宁夏社会科学院,担任文化所副所长,并破格副研究员,几年后,又破格研究员,升任所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从他到了银川,就不给我打电话了。我知道他不寂寞了,他很忙了。

2011年,我曾撰一短文《边塞的文学批评者》,发表于《新疆日报》,对学智的文学批评做了一个评价,其中提到他的文章有一种概念游戏的味道。这当然是有点偏颇了,他可能心里有点不高兴了。某年,我们一起在北京八大处参加中宣部的会议,一日在我的房间闲聊,不知怎么就怼起来,我声音高了,他也脸色黑了。此后,我们不相来往多年。但私下里,我一直在关注他,看到他的文章,都要拿来读读。同在西部,同在从事文学评论,地域的偏僻导致我们必须互相取暖。2018年,作家出版社“剜烂苹果·锐批评”丛书首发式,我们北京重见,大家相见甚欢,我们与何英、刘川鄂等人一起,谈文学,聊人生,真是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其实,我本人不擅长理论思维(虽然也努力写了好些理论文章),对学智的文章有所误读。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如今,闲读他的文字,他的长处,正是我的弱点。在西部,在石嘴山,在银川,他一直坚持思考现代性问题,大量阅读欧美关于现代性的著作,如伊格尔顿、詹姆逊等,他是认真研读,书籍上墨(朱)批斑斓。但他又不是迂腐的教条主义者,他把西方最先进的理论,与西部最落后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所以,他的文章既有理论前沿性,也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他关注底层写作,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中国批评话语的建构。可以说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贯穿他的所有著作。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033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