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E7cce3a25e634dcde14f586421a02c43

父亲的书柜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18年01月12日 第8版 )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的书柜

■ 张祥胜

2012年,我从乡镇调入县城工作。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我把他们从乡下接过来,与我住在一起。搬家的时候,父亲执意要把他的旧书柜带到城里来,因新房子没地方放,只好作罢。父亲把书柜里的书带了一些来城里,又用旧窗帘、旧被单将书柜盖好,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父亲的书柜是褐红色的木柜,大约2米多高、1米多宽的样子。上面分三格,在我孩提的记忆里,最上一格放的是一些古典书籍,有四大名著及《东周列国志》《后汉演义》《三国志》等等,中间一格放的是父亲工作时经常看的一些书籍,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最下一格稍微长一点,放的是一些杂志和《辞海》等较大尺寸的书籍。书柜下方是一个对开门的柜子,里面放满了父亲工作几十年来获得的各种证件、荣誉证书、奖状和工作笔记以及他自己写的发表过没发表过的稿件。柜子向前突出来大概半米宽,父亲总爱坐在书柜前看书、喝茶、写东西。

小时候,没得到父亲的允许,我们姐弟几个是不能随便碰他书柜的东西的。但是,因为当时家里做作业的桌子不够,有时候父亲也会让我和姐姐挤到他的书柜前做作业。还有就是在放寒暑假时,如果我们谁的成绩考得好,父亲就会奖励性地让我们自己挑选一两本书籍看,很多古典名著我们都是在那个时候读完的。还记得,父亲那时常常会问我们对书里的哪个情节、人物印象比较深,有什么特点,他有时也会给我们讲一些他的看法。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父亲对春秋霸主齐桓公小白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故事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历史典故在他口中娓娓道来,人物形象跃然浮现、栩栩如生,令我们惊叹不已,由衷地佩服父亲的博学多识。我想,我们姐弟六人对读书对历史对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受启蒙的。

父亲说,书柜比我还年长,那是他和母亲成家时置办的。那时,家里特别穷,除了床和几口箱子,书柜是仅有的“贵重”家具。书柜是专门请木匠打制的,还刷了三层油漆,陪伴父亲走过了从政、从教、退休的四十多个春秋。年轻时,父亲当过农民,勤劳苦做年年夺高产,二十几岁便被评为地市级农民劳模。他从过政,上世纪70年代初就担任公社党委书记,退休前六个子女却没有安排一个到政府部门工作。他教过书,在高中执教多年,默默耕耘,桃李遍天下。他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写下“党性教育三字经”“先进性教育四字经”,在当地农村一时广为传诵。

父亲年轻时一年到头老爱穿他那两身蓝灰色、起了球、褪了色、打了皱的中山服,总也舍不得置一件新的。但家庭再困难,父亲也极力支持我们的学习,姐弟六人两个考取了大学、两个考取中专、两个读完高中。记得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在上学路上滑倒摔断了手臂,在家休养两个月,那时候工作繁忙的父亲几乎每天晚上都抽出时间辅导我学习。后来,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镇初中。受父亲的熏陶,在企业工作的大哥2007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在医院工作的三哥也被提拔为科室主任,都在所在领域成了岗位能手。中专毕业后,我在企业工作,父亲经常勉励我,人而有志,不在年高。当过两年区委秘书的父亲,教我练字、写文章。终于,我的字不再难看,终于,我也能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无关痛痒,虽然,不能企及父亲的境界。后来,我通过发奋努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我想,这是对父亲孜孜不倦教育、教导的最好回报。

父亲现在年纪大了,视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但他还坚持学习,自己订阅了一些报纸书刊,经常逛书店和旧书摊,买一些同龄人看不起眼的书籍,《张之洞》《狼图腾》都是他近年来“淘”回家的“宝贝”。七十多高龄的他一直坚持新闻联播天天必看,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他都非常关注,还会常常写些东西让我帮他瞧瞧。因为房子比较小,有些看过的报纸、书籍他隔一段时间就会整理分类,交代我拿回乡下书柜放好,不要弄丢了。每次回乡下老房子,他都会默默地去看看陪伴他人生风雨波澜的旧书柜,擦擦柜子上的灰尘,摸摸已经掉漆、起层的柜皮,翻翻那些已经泛黄的旧书。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政府采购中心)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30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