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古朴含灵动 雄沉蕴汉风 ——书法家高宝玉的汉隶情结

古朴含灵动 雄沉蕴汉风 ——书法家高宝玉的汉隶情结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7-02-23 18:06:3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名家】

古朴含灵动 雄沉蕴汉风

——书法家高宝玉的汉隶情结

汉字书法,作为汉文化独有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享誉世界、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而在书法的各种书体之中,汉隶更是中华民族辉煌时代的辉煌印象,有着一份耐人寻味的美:古朴厚重却不失典雅,雄浑豪放却尽显端庄——一如中华历史长河中从未谢幕的汉文化。高宝玉老师正是一位醉心汉隶且颇有造诣的书法家。

高宝玉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倾心于书法艺术,最初以颜柳入门,潜心临摹,很快就进入了痴迷的境界。80年代以后,在书法文化的不断滋养下,高宝玉逐渐专注于汉隶。1985年,高宝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脱产学习,得遇启功先生。先生的言传身教,为他的书法鉴赏和创作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启功先生平易近人,高宝玉不时拿着自己的书法作业到先生家里请先生批改。一次,先生在批改时说:“临碑要选好的拓本,不要被刀刻的笔画和风雨剥蚀的痕迹迷惑,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得知高宝玉将自己在硬笔书法方面的感悟写成《硬笔隶书技法》一书,启先生欣然为他题写书名,并将“技”字改为“写”字,一字之改,尽显平实亲切。先生说:“硬笔书法古已有之,笔不论钢与毛,腕不在低与高。行笔如乱水通人过,结体如悬崖置屋牢。硬笔书法也应该继承传统。”如今,高宝玉仍谨记先生教导,把刚柔相济的主张体现在书法实践中。

启功先生的人品书品,启功先生的循循善诱和殷切教诲,至今让高宝玉感念于怀。先生的字似铁画银钩,一如先生正直为人;先生的课内涵丰富,一如先生学贯中西。在启功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前夜,高宝玉情不自禁一夜之间写下了5000多字的追忆文章,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思念之情,同时告诫自己牢记先生“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坐得住板凳,努力增加字外功夫,不为浮名和流俗所累”的教导。中国书协时任主席张海阅后十分赞赏,《书法导报》用一个整版作了报道。

上世纪90年代伊始,高宝玉又进入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学习,在名师引领下,书法修养和书法背后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得到夯实。

回忆起北京大学的学习与生活,高宝玉十分感慨。正是有了北大的经历,他对“眼高手低”一词也有了新的理解。他说,我们不妨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高处着眼,低处着手”。一方面,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高远的追求;另一方面,又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一笔一画开始,认真读帖、临帖,把每一个字写好,在细节上追求完美。古人做学问,讲究“厚积薄发”,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只有“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每当喧闹的城市进入夜阑的静谧,高宝玉便在灯光下捧起汉代碑帖,与汉代书法家进行着对话和交流。“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汉碑是他心慕手追的良师,又成为他探索书艺的津渡。他对《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朝夕研习,经多年临帖,逐渐领悟出其精髓。那淳古方整、雄伟奇拙的书法,融化在他的腕底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形成了古朴厚重、风骨遒劲的自家风貌。高宝玉为自己的书斋取名“汉风轩”,足见他的汉隶情结何等浓郁、殷切。

牢记启功先生教导,高宝玉在临帖时主张笔临和心临并重,既要潜心钻研碑帖的精神笔趣,得其精髓,又要入乎其里,出乎其外。为此,他远眺跻身云表的巍峨高山,便联想到书风中的浑厚雄健;观览舒缓翻卷的流云溢彩,便思索书法布局的恣肆飘逸;凝视参天古松铁铸般的树干,便悟到书体中的遒劲沉雄;欣赏池中游鱼和啁啾小鸟,便触发了书艺之道的怡然自得……他的书法作品在凝重朴厚中,又透出率真的韵味,增添了妙通自然、状物抒情的风采,于古拙中见灵动,于苍茫中显精神。在潜心临摹汉隶的同时,为了力避时风,力避浮躁,高宝玉还上追秦汉简帛书、篆书、金文的自然与厚重,“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高宝玉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书卷气。他说,“笔弱常临名法帖,辞穷重读古诗书”。沉醉于书法数十年,钻之愈深,愈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永无止境。浅尝辄止,心浮气躁,终难领悟书法真谛。研习书法不能仅停留在手上的功夫,必须深入钻研文化典籍,积累丰厚的文化修养;书写的内容也不能只限于抄写唐诗宋词、名人佳句,也应当用笔墨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初秋佳日上高原,大美山川撼心田。汉藏同声歌盛事,书家情谊注毫端。”“山连峰聚白云间,碧水激流越千年。战士忠诚守边塞,丹心一片献雪原。”“天清地阔野苍茫,万岭千山挺脊梁。不为凡俗称大美,只留豪荡向天飏。”“山高路险何惧难,笑语欢歌上草原。秀美羌塘观不够,幡集云低水更蓝。” 这是几首随中国书法家协会进藏所作的短诗,行云流水般的诗作,抒发了对大好河山和守边将士的热爱之情。还有诸如“无忧无惧自无烦,心底坦然好入眠。临风赏月听松涛,追古思今慕先贤。”“秋风秋雨送秋凉,玉轮当空意悠长。故友新朋常相忆,吟风醉月话沧桑。”可谓情景交融,意境幽远。

(邵妙苗)

高宝玉

汉风轩主人,1956年生于河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硬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事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参加中国书画学校学习;80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得启功先生教诲;90年代初入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受教于袁行霈、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接受古文字、美学、诗词、书法原著等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北京市书法展,并被国内外权威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作品入选《中韩书法家作品宝典》《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等,出版有《高宝玉隶书作品》《硬笔隶书写法》等著作。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44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